中國科學院:蝦青素抗氧化性超高,有助于治療糖尿病
此前,在《食品科學與營養》雜志上刊發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蝦青素對治療糖尿病有幫助”。科技日報刊發了《蝦青素抗氧化性超高 有助治療糖尿病》一文,隨后中國科學院官網轉載了該報道。
文中,烏拉爾聯邦大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教研室主任伊琳娜·達尼洛娃稱:蝦青素是對抗氧化應激的最強自然物質,其抗氧化活性幾倍于玉米黃質、黃體素、角黃素、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百倍于維生素E。
蝦青素既存在于細胞膜內部,也存在于細胞膜外部,相較于只能位于細胞膜內部的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它可以更好地保護細胞膜。此外,蝦青素還具有抗炎、抗菌、免疫調節、光保護、神經保護、抗癌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達尼洛娃指出,與β-胡蘿卜素不同,蝦青素并非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因此過量攝入不會引發維生素過多癥。其中重點提到,大量吃鮭魚對治療糖尿病沒有幫助。
文章刊發后,與俄羅斯科學家的“震驚”體不同,中國網友倒顯得格外“淡定”,甚至輕描淡寫的表示:“中國早證明了。”
的確,在國際上共同認證氧化應激是糖尿病發病機制(數人獲得了糖尿病領域的諾貝爾獎——Banting獎)。中國科學家就開始針對糖尿病“抗氧化應激”的臨床研究,并且很早就有了研究成果。
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主席 紀立農教授 :“氧化應激是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機制之一,同時伴發:高血壓,血糖紊亂,脂代謝紊亂,炎癥,都可以通過氧化應激對全身器官系統造成損害因為它是病因之一,糖尿病只要一經發現就應該開始使用抗氧化劑,抗氧化治療是糖尿病并發癥的對因治療。 ”
著名內分泌及糖尿病專家潘長玉教授: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主要機理之一是氧化應激, 30年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早期開始使用抗氧化劑對并發癥有顯著好處。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氧化應激是導致糖尿病極其慢性并發癥的核心發病機制,應盡早給糖尿病患者使用抗氧化劑,不要等到并發癥的出現”。
中國科學家們研究證實氧化應激(氧化致使細胞受損)是導致糖尿病等諸多疾病的關鍵因素。糖尿病是自由基的形成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之間的正常平衡被破壞而引起,而蝦青素可消除自由基的破壞作用。